本站無留言功能,有問題或發現錯誤,歡迎到twitter戳我,謝謝

隨手在 FB 寫了些對於最近鄉民從 Twitter 逃難到 Mastodon 的感想,竟然意外有不少朋友回應

雖然我一開始的本意,只是想要重述我在私下講過好多次的想法,想要提醒那些沒那麼熟悉科技工具的朋友,他們應該找個地方把他們的論述好好保存下來。結果卻演變成我對 Social Network 的看法,仔細再想一下,我也可以趁機好好整理一下我自己的想法,於是就打算來「認真寫一篇」

最近,超級有錢而且相當唱秋的 Elon Musk 似乎開著玩笑說要買下 Twitter,然後還真的出了 400 多億美金去買。這件事情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引發一波 Twitter 逃難潮,有些人最近開始使用 Mastodon

類似的逃難潮已經發生過好多次。前一陣子普羅大眾對「演算法」三個字很熟悉的時候,不少人決定「不要被 Facebook 的演算法操縱」,於是開了新的帳號。過了不久,這些帳號也都很少啟動。畢竟大多數人不是靠營銷維生,對於演算法的改變其實不敏感,也習慣。更重要的是,在那裡有更多的朋友,Social Network 就是要滿足社交嘛。

Social Network 就是這樣有力,毫無疑問。

從 Twitter 到 Mastodon 的搬家潮?除非 Twitter 真的做了什麼核心的改變,讓使用者覺得很難用,否則出走的人終究會回去習慣的地方。回去沒什麼不對,畢竟 Elon Musk 也還沒幹什麼事啊,搞不好他真的把 Twitter 弄得很有趣,活得很好。

新的 Social Network 平台崛起,舊的沒落,這已經發生過很多次。所以 FB / IG / Twitter 甚或是 Mastodon,我都覺得沒有太大的差別。Social Network 對於公共討論的影響,乃至於影響到整個政治與社會,幾年來已經有相當多的探討與觀點。

Social Network 對網路環境的影響

社群平台的轉移風潮,理所當然地影響社會上的資訊傳遞方法。除了之外,還有一個我很在意的影響,這個影響是資訊界的人,尤其是 Web 1.0 或是部落格時代就開始參與網路的老骨頭都相當清楚的一件事:網路上累積的知識內容增長幅度不如預期

或著說,過去十多年來,各行各業的愈來愈多精英參與了網路,但是在網路上能搜尋到的優質文章並沒有蓬勃地增加。

又或著說,精英在 Social Network 把自己的知識轉化成群眾的短期支持,然後,僅止與此。這些原本被樂意分享的知識,並沒有累積到網路上,這是我覺得可惜的地方。

舉個例子來說,各個 Social Network 裡面有大大小小的社團,幾乎你有興趣的主體都找得到社團。但是,如果你拿相近的關鍵字在各個搜尋引擎來尋找,最終找到的結果不外乎是 Wiki、Blog、論壇(Reddit, BBS, Stackoverflow…)、新聞網站以及內容農場。極少的情況,你會看到來自 Social Network 的公開文章。

許多產出內容的人,他們樂意被看見嗎?我想是的。他們希望自己的文字能被更多人看見嗎?我想也是如此。但結果就是,你總是很難看見來自 Social Network 的搜尋結果。從技術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挑惕搜尋引擎做得不夠好,老實說沒有實作過我也不敢講死責任全在 Social Network 不夠公開。我只能從結果來看,內容發布在 Social Network 裡面,多半就是紅個幾天接著消失在網路中。

當然,我這麼市儈的人,頭一個就是想到(廣義上)錢的問題,後面再談。

沒有辦法在網路累積知識,我將其視為「現象」而非「問題」,因為我也不確定累積愈來愈多免費的知識是不是好事(笑),當然我個人是希望知識可以免費取得。這個現象的形成,是因為 Social Network 取代了 Blog。不幸的是,在我看來,這個取代又是必然發生的。

前 Web 2.0 時代

稍微回顧網路的歷史。Web 1.0 那個時代,要產出內容你就要學會「架站」,還要學會寫烘培雞 (Home Page)。我還記得高中的電腦課,老師教我們用記事本寫簡單的 HTML,那個年代的 Web 真是簡單到不行。架站就沒那麼容易了,如果不找免費空間,就要有人提供「工作站」。那時候玩 MUD,有正在念大學的朋友說:「我幫你開個工作站的帳號」就覺得對方實在帥到不行。對國高中生而言「工作站」實在是一個高上大帥到爆炸的名詞 - 雖然我只會連上去開 tintin。(所以我大一裝完 Linux 第一次開機,看到一堆 Check OK 的文字時,真的感動到快流淚了,原來我也可以有帥到翻過來的機會)

後來進到 Web 2.0 的時代,也就是使用者產出內容的時代。從此開始,你不需要學會架站或 HTML,你就可以有個自己的天地來寫東西。對台灣人而言,大致上可以對比成無名小站當紅的時代

像我這種渾身汗臭味的大叔,會覺得那個時代真是美好啊。(打嗝) (大叔臭味更濃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不喜歡無名小站的,也可以開 Blogspot,或是像我們這種資工系的人就是要架個隨時會被打爆的機器證明自己的尊絕不凡。總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空間,每個人都把自己的照片往那裡堆,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心情往那裡寫。預設就是給所有人看,展現自己的風格 - 當然也有隱私的空間,但預設都是開放的。

不管是心儀的隔壁班對象,或是討厭的他校情敵,總之關鍵字丟對了,很多資訊都找得到。嗯,現在我這個年紀回想起來,這還真是恐怖啊 XD

每個人都預設別人會來看,而且是把自己家的所有東西認真看一遍。於是不少人都會認真經營自己的部落格,連帶地就會開始競爭產出的內容。

在那個時期,每個人在網路上的「家」都像是一個孤島,彼此之間透過 RSS 或是瀏覽器的 Bookmark 連結起來。雖然搬家很痛,會流失不少讀者,但是「搬家」是可能的。文章與照片是可以帶走的資產,許多程式可以讓 Blogger 轉換平台而不會損失太多文章。過往辛苦耕耘的東西都還在,讀者終究會回來。

直到 Social Network 的興起

Social Network 必然取代 Blog

記得 Social Network 剛興起的時候,比較多人用的詞是 Micro Blog (微部落格)。當時我心想,原本部落格可以寫很長的文章,現在被限制到幾百字,這不是一種退化嗎?當時我不明白的是 1) 很多人本來就沒啥興趣看長文 (譬如本篇) 2) 重點是 social,不是 blog

Blog 剛開始流行的時候,大家都嘛隨便寫。蹺課被點名而超不爽可以寫一大篇,晚餐麻辣鍋很好吃但是拉肚子很痛苦,兩句話也能寫一篇。許多人寫 blog 只是想要在網路上社交,這個需求既然能被 social network 滿足,何必再寫 Blog?

Blog 時代也嘗試過加入社交的元素。譬如說文章留言,可以讓(孤島)島主跟路人互動的機會,或是 Pingback 機制,把不同網站的文章連結起來,又或是 Planet 把幾個 Blog 合併在一起變得更熱鬧,部落格會顯示每日參觀人數滿足人們被看見的渴望。但這些都不及 Social Network 來得直接,都不比 Social Network 刺激

在 Social Network 時代,大家都是真切地待在同一個島上。人們不再是島主,而是島民,產出都是最終貢獻給島,讓那個平台成為更豐饒的島。付出代價換回的是更直接刺激的即時回應:有多少人點了讚,有多少人轉貼

原本我就認為,所謂「值得紀錄的好文」不過是滿足社交需求這個主目的的副產品,既然 Social Network 可以滿足多數人的需求,那麼部落格的式微便是必然。

於是多數人從 Blog 轉換 Social Network 後,原本以產出文字維生的人,自然也是轉戰 Social Network。於是寫 Blog 的人,就只剩下不太需要靠文字維生,卻又刻意希望留下長久足跡的人。也因此,寫 Blog 更像是一個神聖而必須專注的工作,既然牢騷可以在 Social Network 獲得滿足,那麼 Blog 必須展現專業。

理論上來說,人多了就會產出優質的內容,實際上也是這樣,雖然 Twitter 或 FB 充滿各種牢騷或是讓人搖頭的意見,但是還是有很多精英分享真知灼見。但是在商業的考量下,Social Network 上面註定不會留下太多東西。對,還是因為錢的關係

Social Network 比較好賺錢

同樣都是靠廣告營利,Blog 的平台對於讀者的掌控力弱,對於內容產出者的控制力道也弱(寫手不爽就搬家了)。但是 Social Network 上面,賽制跟場地都是自己的,當然比 Blog 還要好賣廣告。更何況大多數的商品都有時效性,賣一段時間就可以了,快速迭代的 Social Network 比走長尾的 Blog 還要有用。

我已經是鼻子聞不到花香,只聞得到銅臭味的中年爸爸了,我非常清楚也認同錢的重要。

要開公司,當然要想辦法把所有的客人都鎖在自己家平台呀。

如果我當老闆,大家討論新產品的時候,有人跟我說他想做一個可以讓使用者輕易搬家的程式,我應該也會踹他兩腳再把他扔出窗外。大家想的是怎樣讓更多使用者黏在自家平台上,怎麼會有人降低搬家的門檻呢?

有人批評現在的 Social Network 大公司都在貪用網路的自由基石獲利而吝於分享。情感上我同意這種看法,但邏輯上我又覺得這難以避免。講難聽一點,我現在工作的項目,也是在利用公開的 HTTP 協定,傳送大多對人類智慧沒有幫助的資訊。既得利益者的我,領薪水的時候也是跪下來笑嘻嘻流口水捧著鈔票。

公司需要獲利,既然築起城牆可以讓公司更安全的獲利,那麼大家都築牆就太自然了。

也許適當地公開一些內容,可以為公司帶來更長遠的利益。但是這種不易證明獲利的功能,在優先權上很難贏過其他顯著有優勢的項目。要是有個工程師跟我說,他覺得整體網路的健康性比能賺錢影片廣告還要重要,希望平台的內容都很容易給網路爬蟲索引,我也會踹他兩腳:「你去幫我看看剛剛我丟下去的人死透了嗎?」然後也把他丟下去

好啦,以上是說笑。我心底是希望網路更健康,但是在公司要推動項目不能靠理想。靠理想的公司也不太容易活下來就是了。

Blog 還有辦法存活嗎?

我覺得很難。

在台灣比較知名還存活的部落格平台,應該是 Pixnet 吧。打開 Pixnet 就看到廣告數量堪比祖國滿溢的愛,不由得覺得辛酸。Blogspot 雖然有個富爸爸,但是幾年下來沒什麼改變,多半也是靠爸才沒餓死。Wordpress 看起來活得不錯,但我的理解它不是靠 Blog 服務維生,而是提供許多小廠商架站的平台。(歡迎指正)

總之 Blog 的平台賺的錢少,但是養平台要錢,是筆難作的生意。

我的 Blog 目前是寄生在 Github page 上面,用 hexo 生出靜態網頁。哪天 Github page 收掉,我還能自己架個 web server 所以沒差。但是相對的寫文章的成本就很高,有時候我自己都覺得寫 Blog 好累,一年寫個幾篇就不錯了,正如我開頭所說,需要打起精神才能「認真寫一篇」,累啊

相較之下在 twitter / FB 發牢騷的字數多出百倍。如果寫 blog 變成一種需要刻意為之的選項,那麼它自然難以持續

我總是期待 Social Network 能夠留下些什麼

前面講了一大堆,是想闡述在我的理解之中,演變成今天這樣是很自然的。我擔心 Social Network 對民主的傷害,但我坦然接受 Social Network 取代 Blog 的事情。而且在我的感受裡,不管是 FB / Twitter / Tiktok / Mastodon 都沒什麼太大的差別,它們對網路環境的影響最終都會差不多,至少在我說的「累積」這一塊是相同的。

我只是有時候在想,有沒有哪個平台,會在陰錯陽差之下設計出更容易累積文章的功能?

寫 Blog 只是一種形式,我所在乎的是,那些在 Social Network 上面的優秀文章,能夠以更長久更公開的形式被保留下來。以 Facebook 為例,雖然說文章設定成公開地球,理論上就要能被 Google 搜尋到。但實際上就是鮮少搜尋得到。

譬如說聖騎士大仁哥,帳號掛著藍勾勾,發的文章都是開地球,他的公衛專業發出的文章值得一看,但你在 FB 以外的地方就是搜尋不到。這可能是 Google 不夠力,也可能是 FB 給搜尋引擎穿小鞋,總之就是看不到。

這件事情又回到目前 Social Network 的主流設計:你心裡明白你的產出最終不是放進你的收藏櫃,而是放上別人 timeline 架上的競爭品

這其中有個很微妙的落差。首先我們可以假設,累積的文章這麼少,是因為很多人寫文章本來就想過那麼遠,當下寫了大家看完就算了。但是如果針對那些想要被傳播的長文,一篇一篇問,希望不希望這篇文章能夠被更多人看見,被保存的更久?我想多數的回答是:「沒什麼不好」。

Social Network 不加分辨地,預設地把這些長文跟一般的社交文章用同樣的方式處理,以至於這些文章就隨著時間消失。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解法倒也沒有太難。給這些擁有藍勾勾的人,一個類似 Blog 網站的個人頁面,姑且叫它展示櫃好了。一定長度的文章,在發布前就跳個選項問:「是否要放進展示櫃?」,然後同步複製過去就可以了。只要這些展示櫃同樣有 RSS 也能被爬蟲看到,那麼好文就容易被留下來。

這是我希望的,Social Network 能有的另外一個樣貌,跟現在差不多,只是有點不一樣。

只是,我想不到這對檯面上的 Social Network 大公司有什麼好處,這件事情沒發生,我也不怎麼意外。也許某些平台有類似的功能可以做到類似的事情,但我想這不會是 Social Network 公司覺得有價值的事情,自然也不會是被推崇的方向,UX 的設計更不會讓這件事情那麼容易作到。換句話說就是,做得到但是不會讓人想去做,因為沒必要

有另外一個取巧的作法,就是自己寫程式,把別人的文章轉貼出來到第三方的網站,做個自己的「公開收藏櫃」。技術上當然是可以,但是一來有授權的問題,二來 hosting 要錢,如果只能自己玩玩,那麼對於「累積好文」這個目標就沒什麼幫助。更重要的是,我覺得這種作法不健康,轉貼文章會稀釋原作者的帳號的價值,要看原作者的好文,還是要回到他的家/官方頁面去看,才能夠鼓勵原作者持續創作。

說到底,還是要靠 Social Network 平台自己去推動才有可能改變,但我自己是完全看不出來有什麼動力可以讓任一平台做這種事情。所以我自己是悲觀地認為,這是一個死局

以上,就是中年大叔的超長牢騷。黃金週結束前我大概都沒力氣寫其他東西了 (捅自己一刀)

GnuPG 基本觀念與指令介紹 ← Prev Next → 在本機上存取 Android 的 sqlite 檔案